爱读小说
繁体版

第六十章 蓬勃发展 【第三更!求月票!求全订!】(1/3)

爱读小说域名已更新,请记住:www.52dus.cc

,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

金沉白说起的蜂窝煤,现在俨然已经成了裕王府的拳头产品。

论销售额,它可能比不上花香精油,甚至是连肥皂、白糖都比不上。

但是论销售数量,那么裕王府所有的产品加在一起,都没有蜂窝煤的十分之一。

人们大批量需要蜂窝煤的时节,基本上就是冬天十月下旬到第二年的一月中旬。

如果再扩大一点范围,那便是九月下旬到一月下旬,四个月左右。

其余一年的八个月时间,蜂窝煤的销量是急速的下降。

平日里也就是边疆的重镇、关隘等等地方,需要这种方便简洁的燃料,像是江南这样的地方,除了一些大户会用,别的人都不买。

但这并不代表平日里就不用生产了。

相反的,平日里他们的工作强度一点儿都不低。

比如帝京府的两个工坊,一个位于东面的灾民区周围,另一个已经从帝京城墙角下搬迁到了南面的二三十里之外。

两个工坊一共有五万人在干活儿,堪称如今全帝京府最大的工坊。

已经扩大容纳到一万人的小葛村造纸工坊,连人家的四分之一都没有达到。

不过帝京府的两个工坊工作效率不高。

他们五万人,每天也仅仅是做八千万个蜂窝煤。

乍一看,八千万个蜂窝煤不少了。

帝京府总共人口才三百万,家庭数量差不多五六十万个,一天用十个来计算,也不过才五六百万个。

一天的产量就够帝京府用半个月。

但算账不是这么算的。

帝京府的这两个蜂窝煤工坊,根本就不是只供应帝京府,他们供应的地方多了去了。

首先西北的甘肃、陕西和山西三个省份需要他们供应,而且冬天下雪不宜通行,还必须要提前就给他们备货。

冬天有雪橇固然很好,但问题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,比如路崩塌、雪崩等等,雪橇也派不上用场的时候,边疆城池关隘没有蜂窝煤用,那可是会出大问题的。

因此从春天开始,蜂窝煤的运输就没有停歇过。

反正蜂窝煤非常耐保存,存个一两年都可以照常使用。

单是这三个省份,每个月的需求量便超过五亿个了。

然后还有河北,还有山海关锦州防线,那里冬天要用的蜂窝煤更多。

可以这么讲,如果帝京府这边冬天一家人用六个蜂窝煤便足够的话,山海关和锦州防线,特别是锦州和宁远这两个重要节点城池,每户人家少了十个都没办法过日子。

以前没有蜂窝煤的日子,就连驻军也只能躲在军营里面瑟瑟发抖。

防御的话不用担心,没有任何一支敌军能在这个时候来打仗的——不冷死也得因为厚雪阻碍,发挥不了十分之一的实力。

火攻什么的更是屁用没有。

现在有了蜂窝煤,军营里面到处都烧着不说,城墙上的一个个哨岗也能烧上。

站在里面站岗探查情况的军士们,任凭有刺骨的寒风吹着,三五个蜂窝煤炉这么燃烧着,身子骨都能暖和一点,还随时能喝到一口热汤,吃一口热饭,别提多欣慰了。

城内外的居民们同样如此。

以前没有蜂窝煤还感觉不出来,现在有了蜂窝煤,大家都觉得离不开它了。

大康朝的制度很完善。

能住在锦州和宁远城内外的民众,超过一半都是军人的家属们,剩下的一半也是过苦日子的农民。

一个城池如果只有驻军,那么日子枯燥又没有盼头,平日里没有一点烟火气息,肯定不长久。

所以朝廷是鼓励这些边关城池有额外的居民去劳作居住的。

不说别的,为军士们提供一些粮食,提供菜肉果蔬,再干一些杂活儿,比如修补城墙、搬运东西等等,这些总得要人来做吧?

甚至军士们的补充,打仗时候的壮丁辅助,不都得他们上场吗?

那么既然这些老百姓来到了这边生活,就不能因为太过困苦而走了。

人一走,同样是什么用处都没有。

于是每年朝廷都会补助给他们很多东西,首先第一点,人家的各种税赋是全天下最少的。

然后从外面运来的各种物资,价格卖给这些平民百姓的话,一样很便宜。

其中就包括了蜂窝煤。

军营里面的蜂窝煤是随便用的,这些都算在军费里面。

然后军属们的家里,每家每天十个蜂窝煤,倘若你家里有两个儿子当兵,那么就有二十个。

普通人家,每个家庭每天五个蜂窝煤,如果还想多买,那就算三文钱一个。

这个价格无论是在嘉峪关、锦州城、巴塘城,都是一样的。

三文钱啊!

从柳铭淇手里买都花了二文钱!

无论怎么运送,这个价都是巨亏。

可朝廷为了边疆的安宁,为了边疆有更多的人扎根居住,也是花费了巨资。

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好的政策,这些边疆地区的居民不但没有减少,反而增多了。

而现在蜂窝煤逐渐的被人们所熟知,效用也被人称赞,那么边疆的冬天也就不那么难过了。

相信要不了三五年,人口起码还能再增加两三成。

一方面能增加边关的掌控力度和实力。

另一方面,还能减轻内地土地兼并的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“510274334” 立即领双份红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