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小说
繁体版

第449章一呼百应创大业(1/2)

爱读小说域名已更新,请记住:www.52dus.cc

    “殿下,山西按察佥事宋礼到了!”

    “公子,汶上县乡官白英到了!”

    “殿下,钱塘县知县叶宗行到了!”

    “公子,成都右卫指挥同知陈瑄到了!”

    徐州漕运临时驻地中,铁塔二兄弟的接连禀报,令朱雄英大喜过望,急忙起身走出屋舍相迎,甚至连靴子都来不及穿。

    俗话说得好,欲成大事者,必先谋定而后动,谋深,虑远,成之因也!

    朱雄英此次主动请缨,主持治理黄河水患,疏通恢复漕运,本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,还要负责灾区赈灾济民一事,可谓是难上加难。

    摆在他面前的有三座大山,令朱雄英不得不慎重对待。

    其一,缺乏治水经验丰富的水利专家。

    朱某人虽然有着丰富先进的治水经验,但那不过是纸上谈兵,两世为人的他都未真正指挥过治水工作,上哪儿积累经验去?

    故而临行之前,朱雄英便以朝廷的名义征召了宋礼、白英、陈瑄、叶总行这四位青史留名的水利专家,作为顾问随同自己开创治水大业!

    其二,修筑水利工程的民工农夫征集调动,势必会受到地方势力的阻挠。

    开山架桥,疏浚运河,挖堤修坝……哪一项不需要民工动手,若是让朱雄英带着八千神机营儿郎慢慢搁这儿挖,只怕挖到下辈子都可能还未挖好。

    所以这民工不但要有,还要很多,至少得要二三十万人,才能开始基本工作。

    但这群民工无论从何地征召调集,都会惹得当地州府官员不满,甚至出手阻挠。

    一地人口与仓储粮食可是考核一个官员最为直接明显的政绩,眼下你不但要粮,还得寸进尺地要人,这不是要了那些州府县官的命吗?

    现在可是思想封建的大明王朝,而非后世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”的和谐社会,没有哪个官员会心甘情愿地积极响应朝廷号召,征调自己辖区内的粮食人手,巴巴地给人又给粮!

    其三,数十万施工队伍的吃喝拉撒,以及修堤筑坝的费用,耗时定会数年之久,这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,以朝廷目前拨的款银来看,决计是不够用的!

    简而言之,这三座大山就是一没钱,二没人,三还有人在背后搞事情!

    没钱好办,可以再问朝廷要,但朱雄英并不准备这么做。

    徐州可是江南名城,富商巨贾不计其数,即便因水患受灾,对于这些富商而言也不过是毛毛雨罢了。

    国库的银子可以用于其他诸多地方,致力于发展民生,但这些富商巨贾的银子可是只能堆在仓廪里面腐烂生霉!

    为了保证经济流通,朱雄英不得不含泪对这些富商巨贾出手,准备割一波他们的韭菜了!

    没人也好办,至少眼前这四位衣着各异的大小官吏,可都是名留青史的水利专家。

    宋礼自幼聪颖悟知,好学有志,精于河渠水利之学,但性子刚烈,驭下严急,故而能够成治水大业,但也正因为此不被下属爱戴。

    白英自幼聪慧好学,早年以耕田为业,十分地理水势,不仅治水知识渊博,而且为人正直,不慕名利,老百姓热情地赞他为“隐逸君子”。

    宋礼与白英二人历时九年之久,携二十万民工疏浚了会通河等水利工程,使得沟通南北的大运河畅行无阻,漕运能力大大提高,对我国南北经济、文化的交流和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。

    叶宗行因治水有功,被提拔为钱塘县知县,在任均衡百姓徭役,屡次摘奸发伏,廉洁正直,被人称颂为“钱塘一叶清”。

    陈瑄乃是将门子弟,以善射著称,多次随军出征讨伐不臣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
    但就是这么一员骁勇悍将,却是心思精密而有远见,可谓“举无遗策”,于永乐元年开始总督漕运三十年,改革漕运制度,修治京杭运河,功绩彪炳千古,堪称出将入相的代表人物。

    有此四位顶尖人杰相助,即便朱雄英缺乏临场经验,心中也算是有了底气。

    至于第三座大山,有人在背后搞事情,那就只能动用武力解决了。

    治理水患,疏通漕运,事关江山社稷,百姓民生,无论何人想插手其中,试图从中谋利,分一杯羹,朱雄英绝对会让他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!

    不然他带着神机营这个大杀器作甚?

    左手尚方宝剑,右手便宜行事,身后八千神机营大军,任何人胆敢阻挡皇太孙治理水患,必杀之,天子都拦不住!

    四杰早就久闻皇太孙的各种光辉事迹,对他钦慕不已,此刻见这位太孙殿下竟倒履相迎,礼贤下士到了这种地步,对他的好感更是蹭蹭往上涨。

    “宋礼见过殿下!”

    “白英见过殿下!”

    “陈瑄见过殿下!”

    “叶宗行见过殿下!”

    四人毫不犹豫地跪地喝道,纳头便拜。

    朱雄英急忙上前将四人一一搀扶起身,脸上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“孤得四位先生相助,何愁大事不成?”

    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“510274334” 立即领双份红包